-
教育部开通2021年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
2021-07-06
6月29日,教育部开通2021年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热线电话主要是受理高校学生国家资助政策的咨询和有关投诉建议,电话号码为010-66097980、010-66096590。今年是教育部连续第17年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集中受理阶段为6月29日—9月15日(含周六、日),每天受理时间为8:00—20:00。为了更好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长,今年热线电话除在暑期集中受理外,从9月16日起将在每个工作日8:00—11:30,14:00—17:00常年开通。这是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有关要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举措。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及所属高校、中央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均应开通热线电话,具体时间自行确定。“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覆盖各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在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补偿代偿、“绿色通道”等多种资助方式并举,确保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为帮助广大学生和家长及时准确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申请获得相应资助,教育部自2005年起,每年暑期均开通热线电话,通过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长直接沟通,为他们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教育部特别提醒学生和家长:开学前后是诈骗高发期,一定要通过教育部门和高校等正式渠道咨询学生资助政策,提高警惕,谨防诈骗,避免造成经济损失。文章来源:教育部原文链接:教育部开通2021年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
查看详情>> -
教育部部署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
2021-06-18
为有效解决系统整合不足、数据共享不畅、服务体验不佳、设施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统筹协调,优化信息系统供给模式,提高教育数据管理水平,促进管理服务流程再造,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知》指出,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教育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教育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到2025年,基本形成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信息系统实现优化整合,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数据孤岛得以打通,多元参与的应用生态基本建立,教育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水平全面提升。《通知》强调,要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组织领导,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分工机制,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加强信息系统规范管理,推进信息系统深度整合,促进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加强教育数据规范管理,促进教育数据开放共享,强化教育数据质量保障,提升教育数据管理效能;促进教育行政办公数字化,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教育督导和监管信息化;加强网络环境建设,规范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数字认证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通知》明确,要打造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精简高效的专业队伍,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鼓励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实行岗位交流、健全产学融合等方式引入外部资源。加大教育管理信息化投入,为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安全防护、应用培训、服务运营、队伍建设等提供必要保障。建立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监督评估机制,将整合共享、政务服务等重点任务纳入对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估。文章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查看详情>> -
-
@毕业生,这份线上面试指南请签收
2021-05-17
又是一年毕业季,教育部将于5月17日至23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其中包括集中开展线上招聘活动。那么,线上面试有哪些注意事项和技巧呢?@毕业生,快签收这份面试技巧,助你早日找到心仪的工作哦!(文字综合整理新华网、人民网、北京晚报)
查看详情>> -
火热报名中!新青年·2021四川互联网营销(电商直播)技能大赛等你来战
2021-04-15
大赛简介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要会议精神,以赛促教、企训联合,挖掘电商直播人才,分享品质川货,为四川直播电商行业输送一批优质电商直播人才,助推四川电商产业发展,四川省电子商务协会将举办2021四川互联网营销(电商直播)大赛。2021四川互联网营销(电商直播)大赛已申报2021四川省级一类赛事,将由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四川省商务厅共同主办,中共四川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四川省广播电视局支持,四川省电子商务协会承办,成都智汇安新科技有限公司(校园安心付)协办。赛事亮点■大赛将“新青年”作为核心主题定位,以“新青年 新电商 新大赛”为口号,创新比赛机制,目光不再只聚焦主播个人,着重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比赛;■引入了完整的电商直播主播孵化链路,放宽参赛选手范围,只要有志于投身于互联网营销和电商直播行业的青年,不论是擅长文案、运营、摄像摄影、修图、化妆、后勤管理,都能在本次赛事中一展所长;■赛事组委会从短视频创作阶段开始还将邀请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新青年代表参赛,现场助阵,与参赛团队一同合作创作优质短视频;■在寻找四川电商直播新青年旗手这一核心目的外,本次大赛还将社会责任作为自身使命,希望能够通过大赛,帮助社会解决就业压力,培养就业技能;提供前沿知识,帮助高校孵化电商团队,提供创业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川内诸多囿于“人”“货”“场”中“人”才匮乏的MCN机构提供实战机会,助力秀场主播转型电商主播;帮助需要进行电商转型的企业签约电商主播,组建电商直播团队,完成电商直播转型。奖项设置冠军奖金+获奖证书亚军奖金+获奖证书季军奖金+获奖证书单项奖若干比赛结束后,除一定现金奖励外,还有机会获得厂家签约机会品牌代言资源明星同台合作机会报名参与大赛,成为行业红人大牌产品试用机会抖音官方流量扶持赛程安排报名阶段4月10日-5月9日初赛5月中下旬命题短视频考核复赛5月底-6月初创意带货短视频考核半决赛6月中旬专场带货直播决赛6月中下旬“沉浸式”场景直播PK一、参赛条件(一)18周岁以上成年中国公民或在中国境内有合法居住权、工作权的外籍人士;(二)电商直播团队除电商主播不可替换外,其他报名成员(包括运营、编导、设计、助播、摄像等)可进行更迭;(三)参与者个人无任何犯罪记录,无征信不良记录;(四)单一企业参赛团队不超过2支。二、赛程安排报名阶段为4月10日-5月9日。初赛阶段为5月中下旬,内容是命题短视频考核,选手在规定比赛时间内创作短视频并上传至大赛指定短视频平台抖音,根据相关考核依据,排名前500(拟)的选手进入复赛;复赛阶段为5月底-6月初,内容是创意带货短视频创作考核,根据相关考核依据,排名前200(拟)的选手进入半决赛;半决赛阶段为6月中旬,内容是专场带货直播,主办方将为参赛选手提供产品及直播间,供选手直播使用,直播销售成绩排名前60(拟)的选手将进入到最终决赛;决赛为6月中下旬,内容是“沉浸式”场景直播PK,进入决赛的60名选手将在决赛日进行直播PK,最终评选出冠亚季军,以及优秀团队单项奖。期待你的挑战没有直播经验?没关系!只要你热爱电商,热爱主播勇于追逐梦想期待蜕变!那就快来加入逐梦的队伍我们期待你的闪闪发光!报名方式长按识别/扫描报名二维码即可参与!
查看详情>> -
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五部委联合发文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
2021-03-31
银保监会官网3月17日消息,针对近期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诱导性营销,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的现象,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一是加强放贷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同时,组织各地部署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检查和排查整改工作。二是加大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从提高大学生金融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全面引导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建立日常监测机制等方面要求各高校切实担负起学生管理的主体责任。三是做好舆情疏解引导工作。指导各地做好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政策网上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对于利用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恶意炒作、造谣生事的行为,主动发声、澄清真相,共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四是加大违法犯罪问题查处力度。指导各地公安机关依法加大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中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针对大学生群体以套路贷、高利贷等方式实施的犯罪活动,加大对非法拘禁、绑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通知》贯彻落实工作,积极开展违规业务的排查整改,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的现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原文链接:《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五部委联合发文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文章来源:人民网记者:罗知之
查看详情>> -
两会 | 数字人民币、支付条例、刷脸等被热议
2021-03-22
2021年全国两会进行时,截至目前,在金融科技领域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代表观点,不妨来看看。加快推动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针对支付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完善支付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加快推动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研究修订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支付机构分类评级、银行账户等管理制度。强化对大型支付机构的监管,推动回归支付本源,强化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监管,坚决打击无证经营支付业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已于2021年1月20日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对支付机构的监管,征求意见稿参考了许多现行对金融机构的做法。移动支付应避免过度依赖短信验证码生活中,很多原本需要去银行柜台办理的金融业务,如密码修改、银行卡转账、贷款申请等,现在都可以用手机短信验证码等手段完成服务。但短信验证码的安全性级别相对较低,不法分子通过盗窃手机卡、拦截短信、武力胁迫等手段,都可能获取相关短信验证码。为此,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建议,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避免过度依赖短信验证码等核验手段。比如,修改银行卡关联手机号、修改银行卡交易密码、银行卡解除挂失时,必须由持卡人持身份证至银行柜台办理;手机卡解除挂失时,必须由卡主持身份证至电信营业厅办理。此外,他还建议在短信验证码基础上,可叠加更多身份核验手段。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日前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若能在数字人民币发展中发挥作用,会有助其争取国际话语权,但香港目前仍未着手与内地就数字人民币建立对接机制,宜加快相关的筹备工作。他建议陆续将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展到大湾区城市,并进一步用于跨境理财通产品的交易,透过实现数字货币的跨境使用,促进大湾区的资金流动。他认为,数字人民币若能运用在跨境理财通产品,并通过香港建立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所需的对接机制,有助提升日后数字人民币在国际的竞争力。为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建议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建议,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框架下,推进国际法定数字货币和跨境数字支付协调机制构建,引领参与各方的多样化、多维度合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提供完善的国际规则保障。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及建议上海作为我国金融中心,但与全球顶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国际化程度、定价权和辐射力等方面。探索金融科技发展,将成为缩小差距的重要手段。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表示,将持续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做好总行金融科技相关基础设施落户上海相关工作。在金融科技应用创新试点的基础上,对应用成果进行复制推广,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建议,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应注重“抓顶层、重普惠、防风险”。“抓顶层”,从法律层面确定数字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重普惠”,试点不能“重城市轻农村”,要重视跨越老年人群体的“数字鸿沟”。“防风险”,在试点中应加大安全性研究和投入,以确保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安全。不得向在校学生发放网络贷款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提交了《关于加大网络贷款监管整治力度的建议》。在建议中,李君表示随着小额借贷转到线上和网贷平台的产生,越来越多的人在知情或是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享受到了网络借贷服务。网络借贷存在申请门槛低、准入条件简单、计息方式不规范以及非法催款等非常明显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套路贷”“校园贷”“裸贷”等一系列网贷事件,导致了很多家庭悲剧和社会矛盾。对此,他建议网络贷款机构不得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禁止给在校学生办理信用卡和提供分期等相关超前消费的金融服务。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不良网络借贷的监管力度,比如要求任何网络贷款机构不得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不知道这里的网络“贷款机构”是否包含也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网络贷款以及信用卡相关服务。事实上,几年前就有相关部门出台政策,鼓励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大学校园提供服务,希望以此来满足学生群体日益旺盛的金融需求,比如不少商业银行均有推出校园版信用卡。毕竟正规的金融机构,总比五花八门的非正规网络借贷平台靠谱。信用卡卡面应印上“理性消费”字样尽管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信用卡普及率并不高,但信用卡越来越成为国民消费支付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不争的事实。《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目前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6亿张,同比增长8.78%。在快速发展的信用卡市场中,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日前,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谷振春认为,信用卡还款利息和手续费都较高,尤其是在分期成本和计息方式等方面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质疑,也导致了部分消费者存在逾期问题,信用卡业务风险隐患增加。谷振春表示,信用卡宣传主要以吸引办卡为主,缺少还款风险提示,持卡人对还款规则了解不彻底,导致实际还款时与信用卡宣传的优惠还存在较大差距,容易因此给个人信用和金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此,谷振春提出应加强信用卡还款风险提示。比如让持卡人对金融产品充分了解并有能力选择,加强信用卡计息方式宣传和风险提示,可以在卡片显眼处印有“理性消费、信用联网、避免逾期”等字样。在办卡之前,银行充分告知持卡人需承担的责任、风险和可产生的最高罚息额,尽量避免持卡人因为不熟悉产品的情况而陷入债务危机。谷振春还建议,银行应降低信用卡还款利率,让渡于消费者。同时也应严格控制信用卡发放,减少银行金融资产流失。各监管机构和银行自身应加强信用卡发卡监管,不可盲目为了业务业绩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同时通过升级技术手段防止虚假身份信息申领信用卡。将金融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写进《民法典》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科技主要是指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金融科技旨在通过利用各类科技手段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现状下,我们似乎更关心创新业务本身。然而有创新有应用,比如涉及到专利、产权、成果保护等,但这个话题此前却鲜有关注。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宗胜围绕金融领域提出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所应给予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展望“十四五”时期,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势必将成为未来的高频热词。李宗胜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必需要依托数字基础设施和海量数据作为支撑。但是从现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知识产权及成果转换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大数据的法律保障机制在加强,但是围绕大数据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尚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将更规范的成果转化路径写进《民法典》。促进金融数据的安全保护与开放利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崔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融行业依托数据管理带来的业务价值已逐渐凸显,数据要素将成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和关键支撑力。她表示将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推进金融数据治理建设与资源共享的建议》,加快推进金融数据安全使用与资源共享利用。崔瑜认为一是要建立完善行业数据协同治理的规范。二要强化数据处理主体监督、落实金融科技监管。三要发挥金融基础设施作用探索金融数据共享机制,建议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形成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和规范,促进金融数据的安全保护与开放利用。推进人脸识别生物信息专项立法工作2021年全国两会前夕,民革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规范人脸识别信息采集,保障公民权益的提案》。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议:一、推进人脸识别生物信息专项立法工作。二、为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生活场景应用层面设立行政管理职责。三、集中整治不规范和非法安装人脸识别摄录采集活动。四、清理电子政务平台过度依赖人脸识别数据的安全漏洞。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锋建议设立国家“数据银行”,加强对人脸、指纹等唯一性不可再生的关键数据的管控。科技金融业务纳入金融机构绩效考核范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韩沂在今年参加两会的提案《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效能的提案》指出,银行绩效考核有待改进。韩沂表示,目前没有对银行科技金融业务进行专门考核,银行缺乏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业务的动力。总分行对科技支行或科技专营机构差异化考核程度不明显,导致银行科技金融专业化水平不高。因此他建议优化绩效考核,建议各级国资管理部门将科技金融业务纳入其管理的金融机构绩效考核范围,同时推动银行优化内部绩效考核设置。韩沂举例表示,可对科技金融事业部或科技支行绩效考核以三年或五年为一个周期,不考核无关业务指标,突出考核科技企业、私募股权投资(PE)和风险投资(VC)开户情况、投资基金存托管情况、科技贷款与表外授信情况、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情况等;科技客户、信贷、产品运用在考核中不低于50%,其他不高于50%,三年内允许亏损并对科技金融从业人员进行薪酬保护,不低于同级别行内人员收入;科技金融从业人员考核、招聘由事业部或支行自定,报总分行报备,制定科技金融从业人员专门晋升通道等等。原文链接:《两会 | 数字人民币、支付条例、刷脸等被热议》文章来源:移动支付网
查看详情>> -
四川新增和撤销一批本科专业 涉及多所高校
2021-03-09
人民网成都3月2日电 (李强强)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四川46所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133个;5所高校新增审批本科专业5个;2所高校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3个;15所高校撤销本科专业23个。(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查看详情>> -
今年高考时间“回归”:6月7日开考
2021-02-23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确定2021年全国高考统考时间仍为6月7日、8日。教育部透露,今年高考命题将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各地各校应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在公布成绩方面,教育部也有新要求,除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时间全国统考持续两天《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明确,今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上午语文、下午数学,6月8日上午为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下午为外语。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发布。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防疫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根据要求,各地各校应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考组织工作机制,提前研究谋划,合理安排特殊类型招生等有关考试时间;结合疫情防控实际,进一步细化组考防疫工作方案,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强化命题制卷、考点考场、评卷等场所防疫举措,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考生和考务人员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按要求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隔离设施,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认真落实入场体温检测、考场全面消毒、通风、保持间距等措施。各地要成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考试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涉考、涉疫、涉灾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命题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教育部要求,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要全力做好新高考落地的各项工作,精心制定命题、考试和录取工作方案。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要进一步总结完善试点经验,不断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高校要加强与中学人才培养衔接,进一步优化选考科目要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向社会公布,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另外,按照中央脱贫攻坚有关部署,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贫困县脱贫后2021年仍可继续享受专项计划政策。强基计划优化校考内容和形式2021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第二年。教育部要求,各试点高校要完善招生程序和办法,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要优化高校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运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考查思想品德、专业兴趣、科研志向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着力选拔“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加强与中学的衔接沟通,帮助学生了解强基计划专业的优势、培养模式和发展前景,引导适合的学生报考;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设置多学科交叉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教育部还明确,加强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管理,不得随意将普通批次招生专业安排至本科提前批次招生。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严禁各地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原文链接:《今年高考时间“回归”:6月7日开考》文章来源:北京日报记者:任敏
查看详情>> -
盘点2020丨数字经济发展迸发澎湃动能
2021-01-29
前不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今年以来,抗击疫情为数字经济释放潜力、催生新动能提供了广阔舞台: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加快,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激活了消费需求,也扩大了就业。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提速,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助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大量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活、对冲行业压力、带动经济复苏、支撑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信息通信新技术、新业态的带动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根据今年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与“十四五”展望研究报告》,预计“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大概率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到2025年达32.67千亿元规模,“十四五”数字经济整体名义年均增长率为11.3%。数字产业化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在疫情防控下,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疫情激发了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推动数字产业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火神山直播疫情期间,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显身手,带来工作生活效率的显著提升。中央密集部署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正是看到了数字产业化快速推进对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创造和激发就业等所发挥的显著带动作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不仅可以起到传统基建固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比传统基建更大的乘数效应。以数字基建为核心的新基建提供的更多是网络效应、平台效应和赋能效应,可以引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大量涌现。疫情冲击之下,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业大面积停摆,取而代之的是线上零售、线上教育、线上娱乐、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等,驱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提速,催生了以无接触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其中,在线教育、在线政务、网络支付、网络视频、网络购物、即时通信、网络音乐、搜索引擎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迅速,增幅均在10%以上。2020年年初,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名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用户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在线教育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数字化生活服务不仅保障了疫情期间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而且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成为支撑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服务业线下场景线上化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依托5G、光纤宽带网络,搭建起远程办公、网络课堂等云平台。专家分析,展望“十四五”,数字产业化有望再上新台阶:从新技术看,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突破,与制造、能源、材料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成果越来越丰富,将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和生产效率提升;从新设施看,信息传输网络加速向集感知、传输、连接、存储、计算于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演进;从新业态看,移动应用、小程序等产品形态相继涌现,跨界融合正在提速。产业数字化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化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发来贺信指出,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创造新的发展机遇。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展示的案例,集中体现了今年产业数字化的最新成果。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当技术新星遇上制造潮流,无疑将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例如,“5G超高清机器视觉质检”破解了化纤业世界级难题。飘丝飘杂是一个困扰了化纤行业十几年的世界级难题,新凤鸣每年因飘丝飘杂造成的废品量达到3600吨。基于5G超高清机器视觉质检系统,巡检机器人向丝线打出一束辅助光源,将以往对整根丝线的观察,变成判断光源在聚酯纤丝束的横截面上形成的光斑点阵是否完整,成功实现了机器人巡检的100%准确率。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壮大实体经济新动能。今年6月底,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与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产业数字化报告2020》认为,产业数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产业数字化不仅可以助力传统企业蝶变,再造企业质量效率新优势,而且还能促进产业提质增效,重塑产业分工协作新格局。同时,可以孕育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专家分析,“十三五”期间,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2019年,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达28.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全国开展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5.3%、25.3%和8.1%。预计“十四五”期间,产业数字化会取得长足发展。回顾2020年,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无论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还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都要求我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原文链接:盘点2020丨数字经济发展迸发澎湃动能文章来源:人民邮电报
查看详情>> -
刷脸支付市场各地迎来新进展!
2021-01-19
从多个信息源获悉,各地刷脸支付市场陆续释放积极信号。→上海:支付宝测试数字人民币刷脸支付支付宝在上海低调测试数字人民币,近日相关信息更加清晰。测试地点位于上海陆家嘴中心商场,而这里正是支付宝上海的总部所在地。据悉在7分甜、果之满满等饮品店,支付宝数日前摆放了数字人民币支付的标识,仅供支付宝员工通过扫码或支付宝蜻蜓设备刷脸,来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并且还可以享受98折优惠。→湖南:银联在加油站开展刷脸支付试点湖南银联与银商湖南分公司联合在湖南地区和顺石油30个加油站开展金融标准刷脸支付试点,项目于2020年年中整体调试上线,2020年10月份开始宣传推广,2020年11-12月共发生1200余笔交易,交易金额达15万余元。湖南地区首个刷脸支付试点项目成功落地,后续湖南银联将联合银商湖南分公司进一步探索生物信息的加密传输和储存技术,持续优化刷脸支付流程和功能,以场景建设为具体发力点,不断优化持卡人支付体验。→重庆:探索在轨道交通实现刷脸过闸1月7日,中国移动重庆公司发布消息,今年起重庆新建的轨道交通线路开通时,将同步实现中国移动5G网络全覆盖。此外,随着5G网络在轨道交通的全面覆盖,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正在大力推进5G与轨道交通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在轨道交通实现刷脸过闸、刷脸支付、智慧安防等5G应用,助力轨道交通实现数字化运营。→农行:将上线数字人民币刷脸支付中国农业银行数字人民币创新实验室(深圳)经理邹华在接受采访时称,“围绕支付需求的变化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和管理方式,我们会很快上线针对数字人民币的刷脸支付。”农行今年在深圳专门成立了总行级的“数字人民币创新实验室”,重点围绕数字人民币的特性开展新领域的创新与试点。→南京邮电大学食堂试运行人脸支付2020年12月16日,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南一食堂和仙林湾餐厅试运行人脸识别支付系统。据相关负责人介绍,12月25日人脸识别支付系统将在仙林校区和三牌楼校区和锁金村校区的支付系统正式上线,全校使用POS机的地方均可使用,目前学生在POS机上点击人脸支付后即可消费。→中信银行:实现“刷脸付”与医院HIS系统打通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银联“刷脸付”在医院场景应用。2020年12月30日,郑州分行成功实现银联“刷脸付”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HIS系统打通,标志着全国首家医院领域银联“刷脸付”项目上线成功。→微信系入局,医保Ⅲ类过检刷脸终端再增一家12月23日,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Ⅲ类)过检产品再次更新,广东天之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终端TZH-L2Y正式通过了国家医保局认证测试机构检测评定,成为近来继新大陆之后第二批中第二个过检的企业终端。截至目前,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Ⅲ类)过检产品扩大到8家企业,共计9款产品。→西安:公交上线刷脸乘车功能12月24日起,西安公交人脸识别支付乘车功能将在165路和235路上线运行。两条线路将会在以往的IC卡支付、二维码支付、投币支付等支付方式外,新增人脸识别支付功能。新型人脸识别车载终端将自动识别乘客人脸,与系统后台人脸数据库进行比对、辨别,识别成功后,即可完成支付。目前,在西安公交试点了两种“刷脸”支付的设备。一、在165路原有刷卡机条件下加装单功能刷脸机;二、在235路更换为刷卡、扫码、刷脸一体机。→宁海:推广校园定制公交支持刷脸支付近期,宁海县公交公司对城区4所学校进行了前期调研,正积极对接学校和家长,进一步推广校园定制公交模式。与乘坐普通公交不同的是,乘坐校园定制公交学生上车时不用刷卡,只需要刷脸就可以乘坐。同时,家长可以根据手机端的霞客行App,实时了解自家小孩是否已经上车以及该辆车所处的位置,让家长更放心。→海口:首座人脸识别支付充电站投用近日,海南控股全球贸易之窗充电站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使用,将为海口国兴地区广大新能源车主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该充电站在全国率先采用生物人脸识别支付充电,是海南首批集智能无线充电、安消一体化监测、热成像测温监管等一系列前沿高科技应用为一体,并具备车牌智能识别技术,联动语音报警输出等功能,实现燃油车占用充电车位智能化、自动化、规范化管理的“高科技”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原文:《刷脸支付市场各地迎来新进展!》来源:移动支付网
查看详情>> -
教育部:加强高校实习基地和实习信息化建设
2021-01-05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切实维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作出规定。近年来,在高校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共同努力下,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入,大学生实习工作稳定开展、质量稳步提高。但与此同时,有些高校对实习不够重视、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实习基地建设不规范、实习组织管理不到位等现象仍然存在。意见提出,高校是学生实习管理的主体,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在强化实习组织保障方面,高校要健全工作责任体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加强实习信息化建设。同时,高校要加大实习经费投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实习工作的监管。教育部高教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高校实习管理的实际情况,意见推出了多项改革举措,一是错峰实习,结合实习单位实际,灵活安排实习时间,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高校扎堆实习,导致实习单位接收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校企双方的实习需求信息对接。三是支持虚拟仿真项目建设,对于难以实现现场实习的问题,开发相应的虚拟仿真项目替代现场实习。四是鼓励开展研究性实习,推动多专业知识能力交叉融合,探索解决实习教学需求与实习单位需求相互脱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矛盾。原文链接:《教育部:加强高校实习基地和实习信息化建设》文章来源:人民网记者:王思北
查看详情>>